兰亭序冯摹本疑为明赝品:题跋混杂露破绽
唐山著名书画鉴定家王开儒日前宣布自己的又一重大发现:《兰亭序》冯承素摹本疑为明代赝品。图为王开儒(右)向记者展示天一阁存丰坊摹神龙兰亭帖。
曾因论证故宫博物院现存《清明上河图》是全本而非残卷,引起文物研究界关注的唐山著名书画鉴定家王开儒,近日又宣布自己的又一重大发现:《兰亭序》冯承素摹本,疑为明代作伪第一高手丰坊伪造。
冯摹本丰刻本同出一源
晋永和九年暮春,一代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亭与友人雅集时为一部诗集写下了《兰亭序》,千百年来被书法界誉为“中华第一书”。由于真迹早已失踪,长期以来人们所见的被称为唐代书法家冯承素所摹《兰亭序》被视为“下真迹一等”的最佳摹本,成为众多书法家学习的对象。
然而王开儒发现,在近几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数种《兰亭序》中,一私人拓本的字迹风格与冯承素摹本颇为相像。经考此本《兰亭序》为宁波天一阁所存明代丰坊摹刻的神龙兰亭《兰亭序》。于是,王开儒将故宫的冯承素摹《兰亭序》(卷前上有唐“神龙”半印。简称冯摹本)与天一阁丰坊摹刻神龙《兰亭序》(简称丰刻本)两帖逐字逐笔进行对比,其结论令人惊讶:《兰亭序》通篇的324个字,两帖字迹出笔入笔基本一致,尤其后半帖更为相像,可以断定两帖出于一源。其次,冯摹本的笔墨逊于丰刻本,尤其前半帖,如“集”“朗”“亭”“宇”等字,屡出弱笔。全帖字多鸭咀长锋、软媚,而丰刻本险劲,其精神不可同语。按历来所传冯摹本系摹自王羲之真迹,“下真迹一等”,世间不可能有超过它的本子。今丰刻本明显高于它,这就说明冯摹本不是摹自王羲之真迹,而是后世伪造。
题跋混杂拼配露出破绽
经王开儒考证,所谓冯摹本,在明以前的收藏史并无记载,如此重要的书法珍品,显然是不正常的。而且,从故宫展览上看冯摹本原迹、从彩印本看其墨气,远逊于传世的虞世南、褚遂良等临本。墨气之新,令人惊讶。更奇怪的是,冯摹本的墨气逊于自己卷后的题跋。
冯摹本的题跋,第一纸上第一个跋是1076年长乐许将两行题,骑缝上有吴生(吴炳)士行(张绅)等印,后边是王存礼等10人宋元丰年题记。
第二纸上是南宋永阳清叟跋,和1295年赵孟的跋。第三纸上是1293年郭天锡的跋,和同年鲜于枢的跋。第四纸上是1294年邓文原题。第五纸上是元天历二年(1329年)吴颜辉(吴炳)题。后边是1345年王守诚的题。再后又是吴炳1347年题。第六纸为明嘉靖五年三月明李廷相题跋,后边是明项元汴题。再后是1577年明文嘉题跋。第七纸即跋尾,1577年明项元汴题。
从以上题跋看,第一纸上吴炳和张绅二人都是元中后期人,吴炳是著名定武兰亭的收藏者。他没收藏过神龙本,说明这第一纸上的许将等11人题和第五纸上的吴炳、王守诚等三题都是吴炳定武本的跋,而非此神龙本之跋文。
第二纸元赵孟1295年跋中明白地写着:“定武旧帖在人间者如晨星。”说明赵也是为定武本所题。并且赵跋比后边郭天锡1293年跋晚两年反倒题在郭跋之前。且郭天锡和鲜于枢二人都是极推崇赵孟的朋友,如赵跋在前,二人跋中必有提及,而二跋只字未涉,也证明此本上原没有赵孟之跋,且连在一张纸上的南宋永阳清叟的跋都是从定武本上拆配拼入的。这样,就只剩下第三纸上郭天锡、鲜于枢和第四纸邓文原和第六纸上的李廷相、文嘉和第七纸项元汴的跋才是此神龙本真正的跋文。说明冯摹本的题跋是由定武和神龙两题跋混杂拼配的。
伪造者明丰坊浮出水面
那么,这卷冯摹本到底是谁做的伪?王开儒通过比对考证,冯摹本是据丰刻本同一母本摹出的,只不过冯摹本笔墨逊于丰刻本;两帖卷首同样位置,同有明王济“王济赏鉴过物”“神品”(疑为丰坊印,与项元汴印“品”字有异),卷后同有宋许将两行题和吴生(吴炳)、士行(张绅)等印章;冯摹本第六纸上嘉靖五年三月李廷相的题跋称:“兰亭石刻往往人间见之,余家亦藏有善本,至于唐摹真迹则仅见此耳,存礼考功(丰坊字存礼,考功是其职务)偶出示为题其后而归之。”此跋称这卷冯摹本乃丰坊之物,这就是说丰刻本、冯摹本同出丰坊一人之手;而后边1577年文嘉跋明白地写着:“嘉靖初丰考功存礼尝手摹使章正甫刻石于乌镇王氏”,这两个跋引出来一个矛盾:王济不可能把此宝交给丰坊去找李廷相题跋。那么既然是丰坊之物又是何时、怎样转到王济手中,且丰坊反到王济家去摹刻原本属于他自己的冯摹本。
王开儒亲自到天一阁看到丰坊的两块兰亭石刻。一块嘉靖五年八月十日丰坊摹的嵌在天一阁外前壁上,按理此兰亭应当是丰坊摹原属自己下冯摹本一等的神龙帖,可其字迹却是与神龙字体相异的定武本。其帖尾应有的宋许将两行题却没有,相反地却刻在室内丰刻本之尾,并在此本卷首同样的位置刻有丰坊的“神品”和“王济赏鉴过物”之印,这就证 明丰刻本是嘉靖初丰坊摹刻了冯摹本,可是前文已述丰刻本不但不下冯摹本一等却反高它一筹,这又是一怪;但是不管怎么怪,冯摹本拆剩下的神龙、定武两个光杆帖如今在天一阁都找到了下落,并且也是定武神龙相混杂的。
揭开传世名帖伪造“真相”
经过对两个帖、两个跋、两个石刻综合分析考证梳理,王开儒得出结论:丰坊以定武、神龙相混伪造了冯摹本,并且以混杂两石刻的连环套蒙蔽世人。其两帖共有的“王济赏鉴过物”印和许将题跋即是其伪造的铁证。
丰坊是明书法家,家有当时中国最大最早的私人藏书楼(万卷楼),藏有神龙、定武兰亭帖。而他于1523年32岁中进士,次年因“大礼仪”案贬至南京考功,1527年又贬为通州同知,旋即罢官归里。他仕途骤败,其痴狂玩世只有以藏书、书法扬名,他能够把原作摹得乱真,是出名的作伪高手。王开儒推断,因当时神龙、定武两帖世间并不稀见,丰坊把定武、神龙两个跋和印各取一部伪造成混合、新奇的“美”帖,在李廷相在原帖上题跋之后,把原帖割下,以自己摹本充真迹,他作伪心虚,不敢在帖上题跋,为蒙买者只在卷前押一枚“神品”印。应当是在嘉靖五年三月至八月十日间丰以种种借口,将此伪帖卖给了乌镇的王济,王济押了“王济赏鉴过物”印章之后,丰坊又煞有介事地在王家亲摹了自己伪造的“美”帖。而在1540年王济过世后,50岁左右的丰坊将当年割留的神龙原帖(丰刻、冯摹的母本)以其纯熟的技法又摹刻了此神龙帖(丰刻本),此帖必然胜于他30多岁伪造的稚嫩、软媚的冯摹本。其两帖卷首同有的“神品”“王济赏鉴过物”和卷尾许将两行题,即是他伪造铁证。
而此伪本在王济家藏了51年,王过世后,1577年(万历五年)此帖卖给了大收藏家项元汴,项请文嘉题跋后,又亲自写跋伪出“冯承素奉敇摹”的响亮帖名。可惜的是丰坊割留的那两个精帖于1562年万卷楼大火中永绝人间,唯此两石存于天一阁。
通过以上推断可以得出结论,冯摹本嘉靖丰坊伪帖,万历项元汴伪名,而后被清乾隆刻入八柱,登上圣坛,荣耀地代表王羲之享受人间膜拜,把唐太宗推崇的《兰亭序》领入媚途,丰坊并以连环套把戏(可能丰坊有意埋下这一伏笔,万一伪造被揭穿,他又为后世遴选出两个精帖,此正是他终生夙愿)骗过了明朝的王济、文嘉、项元汴和清乾隆皇帝、翁方纲及当今众专家。